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交通强国战略实施,赋予交通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的战略定位,要求努力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交通运输发展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作为电建集团旗下最大的市场化专业平台公司,电建路桥公司聚焦“投建营”,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东风”,立足“大湾区、大交通、大未来”,抢抓“大桥经济”“黄金内湾”历史机遇,投资建设广东中开高速公路,连接“深中通道”,绘就了一副高质量发展崭新画卷。
辉煌中开,美丽高速。今天,让我们聚焦这条珠江口西岸最重要的东西向高速公路,细数那些由它创造的纪录和历史,这一个个的“首次”“第一”深深镌刻在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发展历史的坐标上。
银洲湖特大桥:横贯黄金水道的“飞虹”
银洲湖特大桥是中开高速江门段关键控制性工程,全长4701.2米,跨越银洲湖黄金水道(I级航道),连接新会区三江、双水两镇。其中,主桥为双塔双索面组合梁斜拉桥,全长906米,塔高203.6米。
预计到2025年,银洲湖特大桥河段将有各级船舶780艘次经过,远期规划可通航5万吨级船舶,因此,防撞至关重要。银洲湖特大桥首次在500米级别斜拉桥中采用边中跨双悬臂不平衡施工方法,并设置了国内桥梁最高设防等级的钢覆高强基纤维复合材料桥梁防撞装置。该桥不仅是当时广东省江门市在建项目的最高建筑,也是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程。
依托银洲湖特大桥工程,中开高速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7项、国家级QC成果2项、省部级QC成果1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项目成功应用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钻冲法’桩基施工工法”“超高塔柱液压爬模施工工法”“新型PK箱组合梁大跨径斜拉桥双悬臂不对称施工工法”。相关成果荣获“2020年国家工信部科技技术成果奖”“中国电建集团创新创效成果一等奖”“全国首届电力企业班组创新创效成果二等奖”。
余晖下的长桥卧波,伴随着悠扬的汽笛声和来往穿梭的车辆,这一帧帧的画面凝聚着全体建设者的智慧和心血。银洲湖特大桥建成后,迅速成为江门市地标性建筑,对完善区域路网,缓解江鹤、江中高速公路交通压力,改善珠江西岸高速公路网南北向较强而东西向较弱的路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岐江河大桥:重塑中山地标打造建筑文化名片
岐江河大桥跨越岐江河水道,是中山城区内首座双层桥。其上层为中开高速,下层为南外环路,是国内首次实施高速公路与城市主干路相结合的最大主跨(153米)双层桁拱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旧岐江河大桥是中山的地标,为重新打造当地建筑文化名片,2021年,在全党上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项目建设管理团队党支部紧紧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这一主题,会同中山市交通运输局党组联合开展线上“岐江河大桥‘新衣’你来挑”投票活动,实现中山的地标桥梁颜色由中山市民自己做主。最终,根据投票、现场环境,考虑钢结构常用颜色,确定方案为朱红色。
岐江河大桥旧桥拆除是项目关键工程实施的重难点之一,施工需要克服航道保通、临近小区和泵站等困难。项目管理团队通过多方调研论证,最终确定了采用主桥绳锯切割、引桥采用机械破碎的方案。为保证安全文明施工,在工期紧张的前提下,团队严格控制施工时间,杜绝夜间施工。最终,引桥拆除落地仅用28小时,创中山市桥梁拆除史上最短时间纪录,整座桥梁拆除比预估工期提前了近1个月。
上跨广珠城际铁路转体桥:3.2万吨的转身刷新多项记录
上跨广珠城际铁路转体桥,是中开高速(中山段)二期工程的关键控制性节点工程,也是目前广东省内规模最大、单体最重的多点支撑、全自动控制转体桥。
面对如此庞大的桥体,中开高速项目团队的工程师们为它量身定做了一套转体“招式”——超大吨位转体桥施工技术。他们采用“先建后转”的方法,在桥体基座下安装了一个直径5.8米、球铰曲面半径10米、承重达4万吨的超万吨球铰。根据广珠城际铁路现状、交叉角度及拟建转体桥结构形式,采用主梁悬臂浇筑施工后再利用平转法转体施工工艺。
2023年12月22日凌晨,随着“转体开始”的指令下达,在牵引设备的控制下,转体桥开始逆时针缓缓转动。最终,仅用时81分钟,这一全长134米、宽41.3米、重达3.2万吨,相当于3个埃菲尔铁塔重量的庞然大物完成了一出精彩的“空中芭蕾”表演。
中山景观路隧道:中山陆域最长、最宽的隧道
景观路隧道为宽幅大断面深埋明挖特长隧道,隧道总长约2900米。面临基坑开挖深、地质条件复杂、支护难度大等难题,项目团队采用双跨矩形框架和折板拱结构,使其成为穿越中山城区的控制性工程。
2021年3月26日至28日,40余台机械设备同步连续作业。项目建设管理团队发扬敢打硬仗、敢于争先的精神,在作业面狭窄、交通组织复杂、施工难度大的情况下,历时42小时完成了原计划96小时完成的中山南外环景观路立交大桥拆除任务。实际作业时间不到原计划一半,较其他单位同规模大桥拆除时间缩短16小时,刷新了中山市交通大会战中同类工程的时效之最,成功挑战业界“不可能”,展示了快速、有序、安全、高效的组织管理能力,体现了电建路桥公司实施急难险重任务中的担当和硬实力。
破而后立,今日的景观路隧道已成为中山陆域最长、最宽的隧道。
大常山隧道:国内首例高速公路“三改四”扩挖
大常山隧道工程分大常山1#、2#隧道两部分,隧洞为平行双向洞设计,洞身断面形式为马蹄形设计,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为提升车辆容纳量,大常山隧道在既有开挖支护成型的双向六车道隧道基础上扩挖至双向八车道(即“三改四”),这是大断面、小间距隧道的扩挖工程,拆除扩挖过程面临偏心受力等诸多技术难点,国内尚无成熟技术和实施成功案例。
为了顺利推进隧道扩挖施工,项目建设管理团队组织行业勘察顶级专家和隧道专家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严格论证。在充分借鉴以往施工经验和相关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尝试,对相关重难点进行反复研究,确定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法,有效保障了工程顺利推进。
大常山隧道“三改四”扩挖施工的成功实施,展现了电建路桥公司的创新能力和承担重大工程的组织能力,填补了大断面隧道扩挖施工领域的技术空白,创造了高速公路基建领域施工技术专业新纪录,提升了中开高速的整体规模,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火炬服务区:国家首批试点
中开高速火炬零碳智慧服务区是交通运输部公布的第一批公路水路典型运输和设施零碳试点项目之一。服务区占地120.18亩,地处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通过设置光伏、储能、充电、换电系统,实现服务区用电100%“绿由”供应和“碳中和”运营,全面实现服务区的零碳排放。
该试点项目由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组织,项目建设管理团队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围绕“零碳”和“智慧”2个主题,采用“1+N+1”模式(即“1个服务区”“N个模块”和“1个技术指南”)开展试点建设,旨在打造广东乃至全国首个“零碳排放”智慧高速公路服务区典型示范。该试点项目依托电建路桥公司首批“揭榜挂帅”科研课题之一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和路基两侧光伏发电研究与应用》开展。项目的实施将有效降低广东中开高速公路运营成本,实现良好经济社会效益,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
此外,中开高速中山段主线沥青面层摊铺在平整度规范要求的1.2mm基础上提高了65%,刷新了行业标准;特大型PK箱组合梁斜拉桥关键技术、高速公路建设管理BIEM大数据云平台成套技术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这些成果充分展现出了电建路桥公司在交通建设领域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长桥跨江海,大道筑坦途。电建路桥公司将继续积极响应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号召,持续以一流技术、一流装备、一流工艺、一流团队打造更多精品工程。在向湾图强、改革奋进的征程中,公司将结出结出新的硕果,为勾勒中国式现代化最美建筑画卷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进程中贡献“电建路桥力量”。